仁心、仁术、仁爱
——记中国好医生“百姓卫士奖”获得者邱冰
现年50岁的他是贵州省著名关节外科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康复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肩肘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贵州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中西医结合学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从医28年,他始终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把对病人的关爱放在心上。平时工作再忙、再累,只要一见到病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让人信任的微笑始终挂在脸上。他,就是深受病人爱戴的好医生——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邱冰。
“当医生要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痛苦”
“是您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是您给了我一个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一位患者写给邱冰的感谢信。在邱冰28年的从医生涯中,像这样的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封。
对邱冰来说,骨科医学是他一生的事业,孜孜追求的生命礼赞。“我热爱这份工作,同样庆幸有这样一份工作,看到病人的康复,就是我最大的收获。”选择,只因热爱和责任。
1986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的邱冰,28年寒来暑往,挑灯夜战,从看第一个病人起,就对自己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穿上白大褂,就要切实履行医生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同时,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才能切实地做到这一点。”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28年来,他苦心钻研,勇于实践,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经验,造就了他过硬的功底,成为解决骨科复杂创伤、关节功能重建、运动损伤、显微外科技术的专家。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严谨、科学、不能马虎。”为此,他潜心对骨科医学研究,1998年率先在贵州省引进和开展关节镜技术,引进了膝关节髌股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肩关节置换术、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双膝人工膝关节同期置换术等10余项技术,填补贵州骨科界空白,2002年以来,为了推动显微外科技术,连续11年在县级医院召开学术年会,推广显微外科技术。2011年筹建成立了贵州省运动医学分会,开创贵州运动医学的先河,成为关节镜外科贵州先行者。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引进开展新技术20余项,获得贵州省医学二等奖1项,获得贵州省科技成果4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省科技厅立项2项。
“病人是我的老师”
医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没有信任,哪敢托付?做让百姓满意和信任的医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川一位患者,当初在外院花费数万元治疗费无果后由家属背到贵州省骨科医院,邱冰把她收到医院病房后,经过手术并系统治疗,症状逐步好转出院。为了更好地巩固疗效,邱冰让她回家后定期来院复查并做康复治疗,自己还经常打电话指导她进行康复训练和说明注意的事项。经过如此几个月的治疗后,患者亲自来到医院向邱冰“报告”:现在不用双拐就可以行走,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推荐了与她病情相似的几位患者。
为了方便更多的人能看上病,邱冰不管管理上有多忙,也要抽每周四上专家门诊,经常是从早上8点一进入诊室,到中午都还在为患者检查,吃饭都顾不上。
“假如我是病人,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医生?”这也是同时身为院长的邱冰,对自己和医务人员提出的要求。他常常在开会期间“不辞而别”,这个时候,就是有患者在等待着他。在周末、在晚上对于患者的咨询,他总是很耐心,不厌其烦。办公室的同志说:“邱院长的办公室就像第二门诊,不断有病人来看病”。
“对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能保守治疗的不手术,能小手术的不大手术治疗,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的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也是这样要求医务人员的。多年来,对符合要求的城市低保患者和农村特困人群减免医疗费用几十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对60名患骨科疾病的贫困患者减免材料费几十万元,还多次带队下基层、帮群众,给当地老百姓送医送药送温暖,给基层医院送管理、送知识、送理念,送去价值几十万元的药品。
他长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病人是我们的老师,为此,作为医生,要潜心对疾病进行研究,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只有博学、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才能不愧对百姓的信任。”
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医以来,对待病人,不管是谁,只要是找他看病,从来都是热情接待,热情诊治。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患者至上”的精神蔚然成风,从来没有发生过收受红包、乱收费和接受病人“吃请”等情况。
作为医师,他随时有救死扶伤的意识。不管是在火车上,还是在飞机上,或者是在高速公路上,只要有伤员需要救治,第一时间肯定有他的身影。10多年来,现场救治了10多名急诊病人。
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作为贵州省人民医院第二批医疗队长奔赴德阳转运地震伤员280名,顺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跨省大转运。在医院地震病房担任治疗组长,带领团队日夜坚守病房,用精湛的技术、过硬的本领,用责任、关爱之心,确保了地震伤员的零死亡,全部病人康复出院,圆满完成了救治伤员的任务。因此,被贵州省卫生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贵州省委宣传部授予“爱心守护-绿丝带在行动”先进个人,其供职的贵州省人民医院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工人先锋队”。
一点点,一滴滴。邱冰和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病人衷心的爱戴,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随手抽出几封病人写来的感谢信,病房墙上也挂满了鲜艳的锦旗,由此可以见证,“责任、让百姓放心”是患者的评价。
“三流医院靠院长,二流医院靠制度,一流医院靠文化”
2011年通过竞争上岗,他调任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面对着医院硬件设施落后,建筑面积小,设备不完善,资金困难、医院产值低的困难。他挺起脊梁担重任,凭着一股自我加压、勇于争先的韧劲,带领院班子实施依法治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质量立院战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建设一流公立医院、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宗旨,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护理赢得了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顺利通过了贵州省“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评审。他用独到的视野,高屋建瓴,规划骨科医院的未来发展蓝图,现已形成了以创伤、脊柱、关节、足踝、运动医学和手外科为重点,颈肩腰腿痛专科非手术治疗,疼痛科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特色的大型骨科专科医院。医院的各项指标以40%的速度发展,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三流医院靠院长,二流医院靠制度,一流医院靠文化。”这是他的一句话。他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与贵州省骨科医院这个名字相匹配的一流医院。所以,文化建设成为了省骨科医院的一件大事。医院每年都要举办文化节活动,旨在调动职工的精、气、神,通过文化治院,增强医院内涵,构筑职工精神高地,打造医院文化品牌,让职工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勤俭自强,推动医院健康和谐发展。“通过文化节活动,我们收获了自尊、自信、自强,学习风气蔚然成风,追求上进,追求先进的氛围开始显现”,职工们这样说到。
12月21日,2013“中国好医生”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他从10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好医生—百姓卫士奖”,成为贵州省卫生医疗战线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在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时,他说到,这次获奖,要感谢自己的医疗团队,特别要感谢所治疗的病人,是患者让他站在中国好医生的领奖台上。能够获得中国好医生“百姓卫士”奖这一荣誉称号,既是对他个人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医疗团队的肯定。
感恩
获得“中国好医生”后,面对荣誉,他说到:感谢党的培养,感谢院本部领导的栽培,感谢全院职工的支持,是医院和病人造就了我,我只是代表全院职工到北京接受这一荣誉。我将更好为病人服务,用知识报效社会。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