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推进康复医学发展 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推进康复医学发展 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颈椎病国际学术交流会在筑隆重召开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省骨科医院承办的“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颈椎病国际学术交流会”于11月14日至16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骨科、康复科和中医科的近四百位代表到会进行有关颈椎病治疗的多学科研讨。大会同时还邀请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与从事康复医学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盛况空前。中国康复医学会秘书长王跃进、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克勤、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医三院副院长刘晓光教授、贵州省康复医学会会长、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田晓滨教授、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邱冰教授等出席会议。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邱冰致欢欢迎辞,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克勤、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医三院副院长刘晓光作重要讲话。
本次会议收录论文近三百篇,涵盖有颈椎病康复、骨关节康复、中医康复、神经康复、及基础研究、康复教育、学科建设及康复工程等专题。旨在全面回顾、探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技术,全面展现颈椎病的研究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进展,并推动颈椎病的中西医合作研究,重点提出颈椎病退行性变阻断治疗,为颈椎病的研究和治疗拓宽新思路。
此次会议分为西医和中医、康复及眩晕会场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会上,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娄思权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康复医学报告,娄思权教授的《信息时代和人文医学》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医学人文价值凸显等相关问题;刘晓光教授的《颈椎病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详细指导了如何应对和解决颈椎病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王楚怀教授的《基于生物力学调整的颈椎病康复治疗新进展》探讨了在生物力学下颈椎病康复治疗的新途径与新进展;王拥军教授的《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过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整颈三步治疗法对颈椎病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李忠实教授的《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颈椎病眩晕症状的发病机制原理以及当下研究的相关进展等。会场上座无虚席,专家们学术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与会人员都认真地学习和领会报告的内容,会后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了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学术问题。会议积极推动了中国颈椎病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也为全国从事康复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代表们反响热烈,获得一致好评。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中我院康复科、骨内(颈肩腰腿痛)科刘文波、宋红、覃裕、顾春蕾等医师还汇报了我院颈椎病专科近年来在该专业的发展成果及规模,展现了团队优势,树立并提升了学科及医院品牌。
(相关资料:据统计,中国颈椎病患者已达5千万人,每年新增颈椎病患者1百万人,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一带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我国其他地区也出现发病率增加的趋势。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肉体和精神都不得不承受前所未有的负担。人的颈椎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随之提前,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达到一般人群的六倍,颈椎病将逐渐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是全国范围内从事颈椎病研究治疗的骨科、康复科、神经科、以及针灸、推拿等学科的一个跨学科的专业组织,长期致力于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把颈椎病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结合起来,坚持预防第一、合理治疗及早期康复的原则,为多学科间的交流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推动我国颈椎病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现场
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邱冰致欢迎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医三院副院长刘晓光教授讲话
贵州省卫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克勤讲话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