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 提倡个性化微创治疗 帮助患者摆脱各类骨关节病
核心提示:关节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仅具有支撑和提负体重的作用,同时,它作为骨骼之间的枢纽,还具有缓冲躯体重量,减轻骨骼负担的作用。
多年来,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作为贵州省重点建设专科、院级重点科室,一直秉持着患者至上的服务信念,常年致力于微创化发展,不断学习和引进应对骨关节病的各种先进微创疗法,以“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为原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此举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 微创个性化治疗
应对各类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由该病引发的髋关节、大腿近侧,乃至膝部的长期疼痛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访中,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主任唐本森告诉记者,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有外伤,例如股骨头骨折和髋关节脱位,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及酗酒等。股骨头坏死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是横清楚,但与股骨头骨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不好有密切关系。目前,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情况,该病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倡的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患上该病就必须进行髋关节置换。
对此唐本森主任进一步表示,对于仍处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目前科室可通过借助微创的方式,对患者实施“保头治疗”,如股骨头钻孔减压,即在患处打3个小孔,降低骨内压,促进患处的静脉回流。在此期间,对于存在股骨头塌陷的患者,还可对其实施股骨头支撑,即通过C臂精准定位患处后,切开约2公分的切口,并插入陶瓷棒、钽棒等医用支撑物来解决股骨头的塌陷、诱导成骨,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当然,即便是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也不必恐慌,因为目前科室专家团队提倡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在能帮助患者告别股骨头坏死的同时,还能确保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以及术后快速康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3年前,曾有一名50岁的木工吴师傅,因常年酗酒导致其右侧股骨头坏死,由于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最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接受了手术治疗。对此唐本森主任回忆说,当时依据吴师傅的实际病情,科室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法,即唐本森主任亲自主刀,从吴师傅右侧髋部的关节囊上方切入,避开了组织周边的肌肉,随即为吴师傅进行了微创全髋置换。据了解,整台手术仅持续了40分钟不到便顺利完成,期间吴师傅出血量仅为150毫升。术后6小时吴师傅能直腿抬高、屈曲髋关节,两腿交叉,仅15个小时,便能借助助步器下地行走,如今已行动自如。
然而,这只是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在应对股骨头坏死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多年来,为了能给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该院关节科一直以“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为原则,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微创个性化治疗。截至目前,已为数百位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不仅如此,借助微创全髋关节置,还能应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股骨颈骨折等病情较为严重的骨科疾病。
- 胫骨高位截骨术——
无需置换关节 也能告别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关节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软骨不断磨损后,出现继发的骨质增生,进而诱发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最终导致功能性障碍的疾病。
唐本森主任说,针对此类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可通过理疗、针灸、消炎,以及在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和自体血小板富聚血浆等方法来控制病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再配合植骨的方法,来帮助此类患者进行“保膝治疗”。
对此唐本森主任进一步表示,该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即只需在患者患肢胫骨近端内侧处切开几公分的小口,随即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把力线从发生炎症和磨损的内侧间室,转移到相对正常的外侧间室,便可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功能,达到保膝关节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该方法,今年1月份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又引入了一种新的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方法——植入可吸收垫片,以此代替以往的钢板固定,对此唐本森主任解释说,可吸收垫片在植入患者患处后,可促进患者的骨生长,最终与患者自身的骨头进行融合形成新骨。如此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因膝关节置换引起的人工关节翻修的痛苦,同时又减少了康复后二次手术取出钢板的伤害。
就在今年5月份,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收治了一名60岁的女性患者。就诊期间,医生发现其系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诱发左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期间疼痛明显,持续跛行已有一年之久。明确诊断后,唐本森主任当即借助可吸收垫片对其实施了胫骨高位截骨术,整台手术仅持续了30分钟,术后次日,该患者便可借助助步器下地行走,同时膝关节疼痛的不适感彻底消失。如今该技术已在医院进行了普及和推广,期间多名患者因此受益。
C、3D打印“私人订制”
应对各类髋关节翻修
众所周知,一般人工关节都是有相应的使用年限的,即便再小心翼翼,随着每天的磨损消耗,人工关节的使用一般也超不过20年,一旦使用时间一到,假体松动、磨损就免不了要进行翻修。
对此唐本森主任表示,在此以髋关节置换为例,通常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髋臼部位丢失的骨量较多,要进行翻修就必须面对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取出假体,二是取出假体后如何进行髋臼及股骨的重建。特别是巨大的髋臼骨缺损,髋臼重建相当的困难。首先,面对如此精细化的“工程”,贵州省骨科医院关节科借助了3D打印技术,即术前打印出患者髋臼骨缺损情况,并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然后再次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私人定制”一个全新的生物髋臼假体进行精准“补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4月份,曾接受过全髋关节置换的一名67岁女性患者,其人工髋臼假体发生了移位——“掉入”了体内右侧股骨的盆腔内,要取出患者盆腔内假体就十分困难,因为在该假体周围,布满了神经血管,特别是盆腔内巨大的血管周围,手术中如果“碰”到该大血管,患者可能很快会因为失血过多而身亡,其次,该假体成功取出后,如何“填补”骨盆上的巨大缺损。针对该患者的右侧髋臼后柱、后壁,以及四方面骨均缺损严重,唐本森主任当即带来科室专家团队,借助3D打印技术,为该患者“私人定制”了一个全新的髋臼假体,并将其顺利固定在该患者缺损的盆骨上,最终帮助该患者摆脱了病痛困扰,2月后能去拐行走,生活完全自理。
--转载自贵阳日报融媒体 记者 王杰
专家团队简介:
邱冰,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著名关节外科专家。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年,在关节镜外科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人工全髋置换、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各种运动性损伤诊断治疗、关节严重损伤的重建与康复、各种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坐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至今共发表论文50余篇,获厅、院级新技术、新成果等20余项。2013年获“中国好医生——百姓卫士奖”称号,2015年获“贵州省第二届行业道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省直机关工会“邱冰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2018年1月“明理知耻•崇德向善”贵州好人榜-敬业奉献荣誉称号。
唐本森,骨外科大主任兼任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知名关节外科专家。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30年,熟练掌握骨关节疾病的诊治,对关节部复杂骨折、髋臼骨折、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中国骨科再生医学组(CORMED)全国委员,北京春立高科技人工关节技术研究所委员;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春晖行动”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贵阳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贵阳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顾问。2008年获贵州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17获贵州省直机关文明标兵、2018年获贵州省第二届百优医生外科能手称号。
朱伟民,关节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贵州省骨科学会委员、贵州省康复学会委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年,擅长创伤骨科及关节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关节骨科方面有较丰富经验。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邓必勇,关节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数字骨科学部青年委员,贵州省分会常委;贵州省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享受贵州省高层次人才津贴。门诊时间:星期五上午。
擅长髋膝关节疾病微创治疗及置换。曾赴北京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跟随崔国庆教授学习,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厅级课题7项;通过与国外同行学习,发表SCI文章6篇,成果为美国、德国、瑞士等国际同行认可,发表中华系列文章10余篇;2015年骨科手术病例邀请赛贵州省第一名。
严贤科,关节科副主任医师、贵州省骨科学会青年委员、贵阳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骨科学会运动、创伤医学分会委员、骨科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骨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对骨关节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创伤骨科等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髋、膝等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多次参与省内外关节高级研修班学习,曾于北大人民医院进修骨与软组织肿瘤深造学习。发表专业学术论10余篇,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
张骏,关节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10余年,对骨关节疾病、创伤骨科有丰富诊治经验,熟悉人工肩、髋、膝等置换手术,擅长骨科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治疗。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
曾应卫计委“西部卫生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研习人工关节置换。获得2008年“抗凝冻先进个人”称号。
周广福,关节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会会员、中国骨科医师学会会员,贵州省医学会会员、骨科学会会员。门诊时间:星期三下午。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年,曾于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西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对常见骨病的诊断及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攻髋膝关节的置换与翻修。
伍旭林,关节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贵州省康复医学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门诊时间:星期五上午
师从贵州省著名关节外科大师田晓滨教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3年。2014年曾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关节矫形外科”系统学习关节置换,2015年参加上海复旦医学院“stryker关节学习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厅级课题4项;参编骨科专著1部,发表论文6篇,SCI 1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