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不曾流逝的旧时光---甄东
记得那还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虽已是多年往事,但有些记忆,却不曾忘却。
刚出学校迈入医院,缺乏临床经验,很多东西都不懂。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些简单的医护工作,也不断学习和成长着。
一次,我的上级医生收了一位七十来岁的女患者,老人家在家不小心跌倒导致股骨骨折。因为缺乏相关基本医疗知识,儿女也不在身边,老人家未予重视。随着病情发展,患部渐感疼痛、肿胀并伴随功能障碍,家人发现后遂送到我院。行DR检查后诊断为股骨陈旧性骨折。术前准备妥当后,因为患者年纪偏高,主任还是有点担心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但在家属及患者的强烈要求下还是做了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安全的返回病房。
因为是我管理的病人,我特别小心地照看着老人。老人有一儿一女,平日工作忙,只有一位护工看护。护工是医院里特有的一种职业,他们都具备基本的护理常识。医院很多病人家属都会选择请一位护工照看病人。护工得到工作,患者得到照顾,家属不用耽搁太多时间,一举三得。但往往一位护工要同时照看好几位病人,平时还好,遇到吃饭点就是个大问题。因为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需要有人喂食,所以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我就常常扮演护工角色,空闲的时候喂老人吃东西。每次我换完药都要坐在那儿陪老人一段时间,老人术后气血虚弱,语言不清,她总是握着我的手,不停的张着嘴。我听不清,但我知道那肯定是感谢的话;又或许,她把我看成了她的子女。有一次我喂老人午饭时,我把蛋羹吹凉后慢慢喂到她嘴里,她如往常一样拉着我的手,可那一刻,我看到老人流泪了。虽然双手微微颤抖着,可她的眼神却是如此光亮。她不缺照顾的人,缺的是亲人的陪伴。老伴走了,儿女难得来看她一次,再多的物质对她而言,哪里抵得过一次无声的陪伴。我的眼泪也很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着转,模糊了双眼,却不敢让它掉下来……
遗憾的是,因为老人家身体平素较弱,术后气血损伤较大,再加上受当时医疗条件限制,老人二进二出ICU。老人在ICU期间我去看过她两次,出院后我因为更多的病人也就转移了工作视线。大概半个月后,主任无意中告诉我这位老人最后还是走了。事发突然,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还没等急救车到达就已经撒手而去。那一刻我觉得医学其实特别残忍,因为我们的成长是建立在病人的生老病死上,就觉得特别迷茫、疲惫,觉得医生能做的很有限。最后,自己在这种不断的生老病死中一步步成长,遇到更多的不甘心,更多的病人。
一路走来,有辛苦,有查不完的文献和考不完的试,却没有一个完整的节假日。论文、科研的压力也比其他行业让人身心疲惫。行医是美好的,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除了病人的疾苦,使多少个家庭重新恢复了欢笑。数十载的行医生涯,从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再成长为主任医生。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猛然回首,已经把自己大半的人生奉献在悠长却又跨步而至的病房走廊。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许下的誓词: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良好的服务和沟通语言表达方式,让医患间更像是朋友、邻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