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新闻动态详细

英国研修感悟

发布时间:2020-04-02 00:00

深夜里,在收拾整理自己履历表的时候,看着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心中莫名涌出一种复杂的情绪,里面夹杂着感慨与自豪。感慨着学习真的是进步的基石,也自豪着医院为我们搭建的优秀窗口与平台——能与国内各大知名医院的专家们一同在外进修学习,让我由衷珍惜这份难得的际遇。

 

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叙述成为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汇报,一是因为对于正在读着它的你来说,这样的文章在公众号里一抓一大把,且水平一定在我之上,二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富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或许才能够让人静下来阅读吧。

 

纵观英国的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中国还有世界各国现有医疗体系,我知道,没有任何一种体系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种事物从出生起就毫无瑕疵,而我,更加明白他国的措施是无法直接取之、用之的——没有最完美,只有最适合。在这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学着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从大环境与小细节综合来分析一个体制是如何切合现有的环境并一步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自己的。

 

初来乍到,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语言,对头一回出国的人来说,即便准备得再充分,还是难免在最开始的时候磕磕碰碰,不过,幸运的是,我们来到的是伦敦这样的国际化都市,和科室里友善上进的同事们一番折腾后发现,主动交流和主动寻找问题是在这里提升语言的最好途径,于是大家就开启了尝试去和各个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打怪”模式,这样的交流带来了不少乐趣、同时亦让人反思、让人进步。在伦敦,同一手术间里的5个人可能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文化及教育背景,交流的心态和方式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和西方人在逻辑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沟通之中尊重不同的国家文化与宗教习俗着实是一门技艺。

 

我此次进行研修的单位是帝国理工大学附属Hammersmith医院,研修的课程为手术室护理。在培训会上,老师对医院历史以及所开设的特色专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样的新环境使得我久不运作的求知欲被重新唤醒。培训会结束后前来研修的一行人被带到了医院的信息科,原来,英国所有的医院各科室都安置了门禁系统,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到信息科才可办理相关进出的门禁卡。比如同行做科研的张博士可以办理图书馆的门禁卡,而我就只能办理手术室的。同理,患者及家属也是一样,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无法办理门禁卡,而是需要在护士站登记相关信息,进出时由护士开启门禁。据说,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医院的整体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安全——让严格的进出程序成为管理与保护医护人员的有效屏障,这样的模式我认为还是值得一提的。

 

登录完各种信息后,我带着身份的证明满怀期待地推开了手术室的大门。乳白色的整体装潢和环绕着整个手术室的透明窗户使得这里少了几分压抑感,接待处的老师在仔细询问和核查我的信息后,由护士长带我进手术室,进去时正巧是他们晨交班的时间,看着主持人有条不紊地推进事项,一下就把我带进了他们的工作节奏,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工作模式。根据NHS的规定,每日术前必须进行一项叫做“术前简要报告”的工作,否则你将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每日晨8点前医护人员会在各个手术间的预麻室分别进行交班,主持人为今日负责手术的一助,参加交班的人员均为今日手术的所有配合者,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巡回护士,洗手护士,设备助手等。

 

 

因为每一日手术室的人员都会调整,所以几乎每天在交班会上都要进行自我陈述,陈述内容包括姓名和职责,然后会由一助通报今日所有手术病人的信息简述和注意事项。值得一提的是,在交班会上,大家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对方案有疑惑的地方提出疑问,并通过群体讨论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安全更完善地进行手术。

 

  此外,研修环节中的术前核对(time out)也深得我的喜爱。在英国,因其医疗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次手术方式错误的个案,自那以后,每一家NHS旗下的医院都严格执行time out,此次研修去到另一家医院后对此的感受更是深刻。手术安全核查 —— 在病人安置好体位准备手术前,所有人,是所有人,无论你在做什么,必须全部暂停,然后站在手术床周围,手术人员再次进行职责和名字的介绍后,由一助按照每一个项目进行核查,核查到相关人员负责的项目,比如病人信息,洗手护士的器械是否准备齐全和完好,麻醉相关事项等,均由负责人员一一作答。

 

  当然,还有很多所见所感都无法在仅有的篇章里一一阐述,只是,当我深夜坐在公寓里回顾白日里的整个手术过程时,我感觉手术室里的每个人就像一台设备上的一个个零件,按照既定的模式和程序日复一日的运行着,大多数时候同一个手术间里充斥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在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环境下实现的严谨而有序的执行力着实让我惊叹不已。因此,在很多夜深人静的晚上,我特意找了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来看,我想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制与文化酝酿出了这样多文化背景下超高执行力,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想,这个问题将会长久地伴随我,或许当我的知识储备有量级变化后会找到这一切的答案吧。

 

 最后,在这进修的三个月中收到了许多很久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发来慰问的信息,熬着时差,与我沟通交流着各种见闻,言辞中有着关怀,有着对我奋斗的支持,以及对医院提供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平台的肯定与羡慕!

 

 愿自己能在学习中永不停歇,愿将之所学运用至工作之点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供稿: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护士 何诗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英国研修感悟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须知 门诊须知 就诊须知 就诊须知 医保指南 医保指南 院长信箱 院长信箱 医院位置 医院位置 院内导航 院内导航 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
官方服务号
网站纠错